欄目導航
NAVIGATION

黃瓜白粉病的防治 |
||
發布時間:2016/8/2 閱讀: 次 【字體:大 中 小】 | ||
黃瓜白粉病白粉病,俗稱白毛,系常發性病害,是黃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。 癥狀與診斷 先在下部葉片正面或背面長出小圓形白粉狀霉斑,逐漸擴大,厚密,不久連成一片。發病后期整個葉片布滿白粉,菌絲老熟后變灰白色,最后葉片呈黃褐色干枯。莖和葉柄上也產生與葉片類似病斑,密生白粉霉斑。在秋天,有時在病班上產生黃褐色小粒點,后變黑色,即有性世代的子囊殼。此病在葉片布滿白粉,發病初期霉層下部表皮仍保持綠色,與其它葉部病害容易區別。 發病規律 以閉囊殼隨病殘體留在地面上越冬。南部地區和溫室中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株活體上越冬。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主要以氣流傳播,萌發產生出蚜管直接侵入寄主體內。田間相對濕度大,溫度在16—24℃, 此病易流行。密度過大,光照不足,氮肥過多,徒長苗易發病。 防治措施 (1)栽培抗病品種。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種也抗白粉病,栽培上可選擇葉片厚實的品種。 (2)種子處理:播種前先在陽光下曬種2-3天天,以殺滅表皮雜菌,隨后用用55℃溫水浸種15分鐘,溫度下降至常溫后繼續浸種4-6小時, 再做消毒處理,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,驅避地下病蟲,加強呼吸強度,提高種子發芽率。 (3)加強栽培及肥水管理,增施磷、鉀肥,隨時保持土壤濕潤,在開花前、幼果期、果實膨大期各噴灑壯瓜蒂靈使瓜蒂增粗,強化營養輸送量,增強植株抗逆性,促進瓜體快速發育,使瓜型漂亮,汁多味美。 (4)物理防治:當發現中心病株時,要及時噴灑藥劑加新高脂膜形成保護膜,隔離病源菌,防止病菌借風雨再次傳播感染。
|
||
|